梁玉娥委员:
您提出的关于“关于加快推进西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”的提案收悉,现答复如下:
当前,威廉希尔中国
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以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”为奋斗目标,把握时代特征,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,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。特别是抓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区永庆坊、粤剧艺术博物馆后的机遇,坚决贯彻威廉希尔中国
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的战略部署,充分挖掘和整合西关文化旅游资源,高标准打造荔湾文化旅游品牌,努力将威廉希尔中国
北片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广州的“城市客厅”、“广佛门户”。
一、把握历史机遇,加快推动威廉希尔中国
旧城改造
我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,旧城改造工作开展较早。近年在省、市“三旧”改造、城市更新政策的指导下,以节约集约用地、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,稳步推进我区的旧城改造工作。我区已建设宝盛、茶滘、西湾路3个拆迁安置房项目,已建成安置房6904套、44.36万平方米,并已成功加装电梯692宗。
(一)加强政策保障,强化组织领导。为保障威廉希尔中国
旧城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,我区先后制定了《威廉希尔中国
老旧社区微改造三年行动计划(2016-2018年)》、《荔湾政府关于推进旧城区微改造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、《恩宁路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》、《泮塘五约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方案》和《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工作方案》等政策文件,落实任务分工、工作责任和协调机制。
(二)坚持先行先试,创新改造模式。在广州市旧城改造工作中勇于实践探索,创新采取“党委统筹,政府主导,企业承办,居民参与”的模式,利用BOT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,并在推进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等旧城改造中,不断探索保护与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、新方式。
(三)导入新兴产业,促进老城活力。坚持历史与现代深度融合、传承与创新共生共荣的改造原则,改善原有部分建筑功能,完善社区卫生、排水、消防等配套设施,增加充满现代元素的配套设备,主动导入创客空间、文化创意、教育等产业,选择引入无明火餐饮、青年公寓、文化展览等功能,有效改善原有人口结构,继承创新传统文化,激发旧有街区活力,实现街区活化提升。优化分区布局,闹静结合,提升游客体验舒适度。
(四)高起点高标准,打造恩宁路精品项目。按照“恩宁路、最广州”的总体定位,以及“重塑粤韵流芳的城市之心、探索百年老街的当代价值、发掘城市居民的休闲诉求、创造美好生活的欣荣场景”的设计愿景,遵循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保留原有街巷肌理,充分尊重历史、保护旧城风貌,采用微改造‘绣花’功夫,实施骑楼修缮利用、河涌整治、服务设施提升、公共环境改善和产业升级等工程,完善功能配套,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水平,打造吸引年青人、活力西关风情的精品街区,做到在“点”上精雕细琢,在“线”上串联荔湾故事,在“面”上展示代表荔湾特色的独特名片。
二、注重保护利用,传承西关文化
(一)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改造。威廉希尔中国
拥有广州26个历史文化街区中的14个,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必要而迫切,目前,一是加快推进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修缮活化利用,打造传统与现代融合、能够代表广州西关的最美街区。二是以恩宁路、西关泮塘、沙面、西堤等片区为重点,串联整合历史文化资源,成片打造传统西关历史文化街区。三是开展老旧小区步行空间网络规划设计,重点打造“最广州”文化步径,促进沿线街区有机更新,推动线性历史文化遗产连接和活化,全面提升旧城环境品质。
(二)梳理、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威廉希尔中国
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,不仅是闻名遐迩的粤剧粤曲、“三雕一彩一绣”等行业生息兴盛之地,还是各种民俗、中医药、美食等非遗的原生地。我区一方面充分发掘粤剧名伶故事,重点梳理一批粤剧元素,打造粤韵创意文化区,建造粤剧艺术博物馆,另一方面引进“三雕一彩一绣”、西关打铜工艺等大师工作室,扶持一批非遗项目落地,不断充实区域的文化底蕴。
三、开展连片规划,整合西关文化旅游资源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根据我区传统文化商旅活化发展战略,为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,深入推进文商旅创新融合发展,我区已于2018年成立威廉希尔中国
文化商旅发展中心,统筹我区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发展规划,历史文物建筑、历史文化街区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开发利用,做好荔枝湾涌、陈家祠广场等景区范围内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,为荔湾文化商旅资源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。
(二)强化文化旅游资源规划。按历史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特点,我区规划打造七个各具特色的文商旅融合功能区,即荔枝湾西关民俗风情区、恩宁路粤韵创意文化区、陈家祠民间工艺文化旅游区、沙面欧陆风情岛、十三行商埠历史文化区、上下九——华林禅宗文化商贸旅游区、西门瓮城城市历史文化区。七大功能区主轴线相连,形成“S”状的文商旅活化利用提升带,即一带串七区。通过整合荔湾特色的文化资源,重点突出西关历史文化和岭南文化,塑造荔湾独有风情,引入丰富多样民俗文化元素和活动,以文化宣传带旅游,实现文化魅力、产业活力、发展动力三力联动,大力发展荔湾文化旅游产业。
(三)逐“点”品质提升实现整体水平提高。遵循“文化传承、功能完善、美好环境、服务优化”原则推进荔枝湾景区品质提升工程,对荔枝湾景区重新规划并实施了灯光、景观园林绿化、文化艺术体育、饮食文化、休闲旅游、居民私宅活化利用、荔枝湾涌水质提升等“七大工程”。同时以“点线面”串联文塔、荔湾博物馆、小画舫斋、小红楼等重要节点,连接历史街道、骑楼街、商业道路等路线,打造泮塘五约、荔湾湖公园、西关大屋群等区域,形成“一馆一园两区”核心区(即西关文化生活馆、西关民俗风情园、泮塘五约民宿区、荔枝湾涌休闲区),整理重现包括西关大屋、骑楼、岭南园林、西关庭院、潘塘古村,以及民俗、美食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老西关人文风情。
四、联合部门力量,优化旧城综合环境
(一)成片打造传统西关历史文化街区。为切实推进荔湾社会环境综合治理,我区正在开展永庆坊沿线、沙面和西堤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工作,重点实现陈家祠、粤剧艺术博物馆、上下九骑楼街、沙面等多个历史文化景点的有机连接。通过立面整饰、三线下地、市政给排水管网改造、道路修复铺装,改善居住环境,促进沿线街区有机更新,实现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提升。
(二)加强重点地区环境卫生管理。目前,荔湾湖公园周边市政道路按照特级道路保洁,实行19小时常态化保洁,人行道每周不少于1次清洗,机械化作业率100%;荔湾湖公园周边内街巷,按照我区16小时常态化保洁,保证垃圾收运规范化、常态化,保障垃圾日产日清。
(三)持续治理重点区域交通环境。结合《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规定》强化社会面“五类车”管控的态势要求,我区从2018年开始,明确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,持续开展“五类车”整治专项工作。通过清理主次干道、交通枢纽、专业批发市场及周边“五类车”非法营运重点部位和聚集黑点(如:桥中街坦尾地铁站,岭南街人民南(儿童公园)、人民桥北侧桥底周边,华林街涉及的康王路段、长寿路段),改善社会面“五类车”乱象。
(四)加大重点河涌整治力度。我区正在实施荔枝湾涌景区连片整体活化提升工程,其中对荔枝湾涌进行河涌清淤、生态修复、非正常排水口整治等措施治理,今后将继续加强调水补水工作,做好水质保障。同时,已协调市排水公司加强现场巡查工作,加强河涌截污设施维护管养,发现向河涌偷排漏排现象及时上报处理,注重对加强市政设施的清疏养护,确保周边排水设施能够保持通畅,最大程度地发挥管道的排水性能。待远期荔枝湾涌流域改造完成后,该片区周边水环境将进一步提高。
五、加快推进西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设想
下一步,我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四个走在前列”的奋斗目标和在广东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,继续加快推进西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,传承历史文脉,弘扬西关文化,擦亮广州城市名片,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,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作出新贡献。
(一)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和探索。我区正在编制《逢源大街—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办法》、《荔枝湾区域文化资源梳理及文化保护利用策略研究》,深入研究街区历史文化资源,积极探索民宿等相关行业管理机制、功能业态管理、活化利用管理等细则,研究放宽历史城区等特殊区域新兴行业准入限制,为街区活化提升及运营管理提供政策支撑。
(二)善用“微改造”活化利用区文化旅游资源。继续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,以重点项目为抓手,加快推进永庆坊、沙面、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等三大重点项目,重点做好街区历史史料的整理挖掘、讲好中国故事,重点谋划街区旅游步行系统,打造“最广州”文化旅游步径,重点做好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,处理好原有历史建筑“里”和“外”的关系,同步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。
(三)加大西关文化推广力度。根据市民生活习性和节庆习俗,开展“荔枝湾•新西关”、“五月五•龙船鼓”、“新西关•月满湾”等民俗文化节以及非遗文化活动,集中展现岭南文化中心的历史底蕴。邀请国内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介,加大传统文化宣传力度,大力营造文化熏陶氛围,提升荔湾整体城市形象和知名度、美誉度。
(四)落实责任长效管理。一是紧抓监管,严格做好重点项目现场的文明安全施工,通过降尘降噪等措施减少影响;二是进一步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秩序管理,加大公共设施日常养护和保洁力度;三是持续开展高效化、常态化专项行动,有效改善重点地区交通环境;四是巩固河涌治理成效, 继续推进重点河涌综合整治,促进水环境综合提升。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区、街巡查监督,切实做到落实监督管理、落实工作标准、落实问题整改、落实责任追究等日常管理长效化措施,实现西关地区环境干净、整洁。
衷心感谢您对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!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。
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。
威廉希尔中国-威廉希尔网址-威廉希尔中文网站
2019年8月30日
-
-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